B7 廚神譜 / 今古奇觀 副刊 19.06.2025星期四 材料: 西葫蘆,口蘑,雞蛋, 蒜片,蚝油,鹽,胡椒粉。 製作方法: 1,西葫蘆切硬幣厚的 片,口蘑撕成小瓣兒(別用 刀切,手撕的更入味)。 2,雞蛋加幾滴料酒打 散,熱鍋涼油炒成嫩雞蛋盛 出。 3,重新倒油爆香蒜片, 先下口蘑煸炒到出汁水。 4,倒入西葫蘆片大火快 炒2分鐘,看著變透明就對了。 5 ,把雞蛋回鍋,加蚝 油、鹽、胡椒粉,顛兩下鍋就 能出鍋。 這菜簡直是補鉀界的「三 劍客」!口蘑每100克含鉀1655 毫克,西葫蘆和雞蛋也是隱形 補鉀高手。 炒出來的湯汁拌米飯絕 了,西葫蘆脆生生,口蘑滑溜 溜,雞蛋嫩得能掐出水。 材料: 嫩掃帚菜,玉米麵,麵 粉,蒜沫,香油,辣椒油。 製作方法: 1,掃帚菜摘去老梗,用 淡鹽水浸泡10分鐘,流動水沖 洗三遍瀝乾 2,把控乾水分的菜葉裝 進保鮮袋,撒入玉米麵和普通 麵粉(比例2:1),封緊袋口上下 搖晃,讓每片葉子都均勻裹上 「」黃金甲「」 3,蒸鍋鋪籠布,把裹好 粉的菜葉鬆散地鋪開,水開後 上鍋大火蒸5分鐘 4,關火立刻開蓋,用筷 子快速抖散防止結塊,澆上蒜 沫、香油、辣椒油拌勻 這種做法蒸出來的菜葉 碧綠透亮,玉米麵裹著菜葉 形成薄薄的金色外衣,嚼起來 既有玉米的甜香,又有野菜的 清新。不過蒸的時間千萬別太 長。 冬瓜雞蛋魚丸湯這道湯的主要食材就是冬瓜,再搭配一些魚丸 和雞蛋,飯前簡簡單單地煮上一碗,省時又省事,不但湯水清爽鮮 美好喝,冬瓜和魚丸也是鮮嫩可口,妥妥的一道飯前開胃好湯。 夏天天熱流汗多,不要再喝飲料 解渴了,飯前來一碗鮮湯,鮮 美開胃又能補水。如若能搭配一些 應季時蔬就更好了,就比如冬瓜這 個食材,絕對是祛濕解暑的好東西。 冬瓜雞蛋魚丸湯3種食材一鍋鮮 爽,湯鮮菜嫩,上桌一次就吃個精 光,好吃好喝助你完美度夏。 製作冬瓜雞蛋魚丸湯需要準備 冬瓜,雞蛋,魚丸,香菜,葱花, 乾蝦皮,松茸鮮,食鹽,花生油。 準備老冬瓜一塊,削去外皮後 再去掉瓜瓤和瓜子,略微清洗一下 後再將其切片放入碗中待用。喜歡 的也可以不用去掉瓜皮,但是片要 切的稍微薄一些,防止厚片瓜皮影 響口感。 魚丸是袋裝冷凍的,有條件和 技術的可以自己動手做一做。把魚 丸取出倒入凉水中讓其自然解凍, 撈出後放入碗中待用。順便再準備 一棵香菜切碎備用,也可以準備少 許乾蝦皮用來提鮮增味。還有適量 的葱花作為小料食用。 先把鍋燒熱,淋入一些花生油 小火燒熱,將兩個打散的雞蛋液直 接倒入熱油中,加入一些葱花,將 雞蛋液炒至凝固。 把切片的冬瓜倒入鍋中,轉為 大火快速地翻炒均勻。準備一些開 水直接倒入鍋中,為了可以喝湯吃 菜,建議水量可以稍微多一些。 把魚丸也倒入鍋中,轉為大火 煮一煮,撒入一些食鹽、松茸鮮和 乾蝦皮來調味增鮮,繼續燉煮至魚 丸和冬瓜熟透即可。而後撒入一些 香菜碎就可以關火出鍋了。 非常鮮美開胃的一道鮮湯做 法,食材也很豐富,喝湯吃菜好不 舒服,感興趣的一定要試一試這個 搭配吃法。 有人喜歡留著冬瓜皮一塊用來 做湯,這裏建議可以把冬瓜切薄一 些的片,如此瓜皮可以熟的更嫩一 些。 煲排骨湯的時候可以將冬瓜切 大塊留皮,如此又可以保證冬瓜長 時間煲煮後完整不碎。 ■冬瓜雞蛋魚丸湯3種食材一鍋鮮爽,湯鮮菜嫩,上桌一次就吃個精光, 好吃好喝完美度夏。 網上圖片 清爽與醇厚的味覺碰撞,一口 就愛上的清爽小炒。在平凡的餐桌 上,絲瓜炒豆乾是一道令人心生歡 喜的家常小炒,它以質樸的食材碰 撞出獨特的風味。 材料:絲瓜,豆乾,蒜沫,葱 花,鹽,生抽。 製作方法: 1,翠綠的絲瓜水靈靈的,帶著 自然的清香;豆乾則散發著淡淡的 豆香,緊實而有質感。將絲瓜去皮 後切成均勻的滾刀塊,豆乾切成大 小適中的薄片,再備上蒜沫、葱花 等調料,一場美味之旅便蓄勢待發。 2,熱鍋凉油,待油溫升高,放 入蒜沫爆香。接著將豆乾片倒入鍋 中翻炒,豆乾在熱油的包裹下,逐 漸變得金黃,邊緣微微卷起,散發 出誘人的香氣。 3,加入絲瓜塊,繼續翻炒。絲 瓜在鍋中逐漸變軟,滲出清亮的汁 水,與豆乾相互交融。 4,翻炒片刻後,加入適量的 鹽、生抽調味,讓每一塊食材都充 分吸收調料的味道。最後撒上葱 花,為這道菜增添一抹亮色和清新 的香氣。 絲瓜炒豆乾上桌,色澤清新誘 人。絲瓜的軟嫩清甜與豆乾的醇厚 筋道相得益彰,蒜香與葱香在口中 交織,每一口都是對味蕾的溫柔撫 慰。它沒有山珍海味的奢華,却有 著家常菜獨有的溫暖與滿足。 ■絲瓜炒豆乾口感香嫩巨下飯。 網上圖片 絲瓜炒豆乾 色澤清新誘人 玉米麵蒸掃帚菜 冬瓜雞蛋魚丸湯 3 種 食 材 一 鍋 鮮 爽 開胃好湯 ▍本報訊 ▍ 泰山成為了許多傑出皇 帝的「打卡」地。無論是秦始 皇,還是漢武帝、漢光帝、 唐高宗、唐玄宗,他們都在 泰山舉行過盛大的封禪儀 式,以展示自己偉大的治國 成就和雄厚的實力。 其中,秦始皇不僅統一 六國,還建立了中央集權的 制度,廢除分封制,實施郡縣制, 統一了文字和度量衡;他北擊匈 奴,南征百越,修築了萬里長城 並修建靈渠,成功溝通了長江與珠 江水系,開疆拓土。無論哪一項功 績,都是千秋偉業,奠定了後世的 基礎。 漢武帝和漢光帝也在位期間作 出了卓越貢獻。唐高宗李治和唐玄 宗李隆基則存在較多爭議。李治在 位時,不僅注重政治治理,也有許 多軍事成就,西滅突厥、東征百 濟、高句麗,屢戰屢勝,讓唐朝的 疆域一度達到了最大。而李隆基雖 然因晚年的安史之亂被批評,但他 年輕時的雄心壯志,特別是在推行 「唐隆政變」後,確實將唐朝的政權 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成就了後世 的「開元盛世」。 這幾位封禪的皇帝,無一不是 具有實際建樹,擁有強大實力的領 導者,他們在泰山進行封禪時,完 全能夠自信滿滿,豪情萬丈。百姓 也會對這一舉動心悅誠服,不會對 封禪儀式帶來的勞民傷財提出異 議。 然而,第六位在泰山封禪的皇 帝卻帶來了巨大的爭議。他就是宋 真宗趙恒。 宋真宗的封禪,被後人戲稱為 「如果沒有他,今天的泰山恐怕還 是乾隆的天下」。這一說法簡單而 直接地揭示了宋真宗在封禪中的極 大負面影響。 趙恒在即位初期,雖然成功整 頓了腐敗,推動了「咸平之治」,使 北宋的經濟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 但接下來,按照歷史的發展軌跡, 他理應開疆拓土,強化國防。然 而,宋朝在那時已經是一個重文輕 武的政權,趙恒在面對外敵時表 現得猶豫不決,甚至在親自領兵打 敗遼國之後,也因為內心的恐懼而 選擇與遼國和談,簽訂了「澶淵之 盟」,開創了屈辱外交的先河。 這不僅成為了「千古奇恥」,也 讓趙恒深感自己以和平手段保住了 江山,因此他決定在泰山舉行盛大 的封禪儀式來彰顯自己的偉大。而 這次封禪不僅耗費巨額的財政,奢 華鋪張,更讓百姓痛苦不堪。 在這場封禪儀式之後,趙恒甚 至一而再、再而三地進行封禪,讓 泰山封禪這一傳統失去了莊嚴與意 義。 如此種種操作,不僅讓宋真宗 的「咸平之治」口碑受損,也讓宋朝 陷入了不斷的內憂外患,最終失去 了抗擊外敵的能力,淪為外族割據 的對象。封禪儀式的意義也隨之貶 低,泰山的地位開始逐漸沒落。歷 代帝王都對封禪避之如蛇蠍,避免 效仿趙恒。 除了宋真宗的錯誤決策,封禪 大典所需的巨額財力、物力和人力 也是一個巨大障礙。歷代帝王即使 有豐厚的國力,也不再願意為這種 勞民傷財的儀式付出。而在這之 前,唐太宗李世民就曾因顧慮百姓 疾苦,放棄了封禪的機會。 即使像朱元璋這樣有著顯赫業 績的皇帝,也因各方面的因素,選 擇了不舉行封禪,這並不影響他的 歷史地位。 而元清之後,隨著民族文化差 異的加劇,泰山的封禪儀式變得更 加冷清,逐漸淡出了歷史舞台。如 今,泰山作為五嶽之首,依然保留 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與歷史象徵意 義,儘管封禪的輝煌已成往事,但 它在中華兒女心中的地位,依舊無 可取代,永遠是民族基因中不可磨 滅的一部分。 泰山只有六位皇帝封禪 公元1642年,農曆九月十 五,深秋的開封城上空籠罩著 不祥的陰雲。城外,李自成大 軍如黑雲壓城;城內,數十萬 軍民在飢餓與絕望中掙扎。誰 也沒想到,一場遠超想像的滅 頂之災正悄然逼近——黃河, 這條養育中原的母親河,竟在 驚天動地的轟鳴中撕裂堤岸, 裹挾著億萬噸泥沙如巨獸般撲向千 年古城! 李自成聯合「曹操」羅汝才,以 數十萬大軍將開封圍成鐵桶。這一 次,他深挖壕溝,斷絕糧道。城中 糧價飛漲,百姓甚至「易子而食, 析骸而爨」,人間地獄不過如此。 九月十五日前後,黃河大堤 崩潰了。史料記載,洪水如萬馬 奔騰:洪水瞬間灌城,「波中見者 唯鐘鼓兩樓及各王府屋脊、相國 寺頂、周王府紫禁城」(《守汴日 誌》),千年繁華盡付濁流。 死亡人數觸目驚心,保守估計 城內軍民死亡數十萬。明末清初文 人鄭廉(親歷者)在《豫變紀略》中悲 歎:「汴沒,城中百萬戶皆沒」。洪 水退後,開封城被數米厚淤泥徹底 封埋,中原巨邑淪為一片澤國。 當時的黃河本就因暴雨而水位 暴漲,河道因戰亂長期失修,潰堤 風險極高。無論誰先動手,雙方在 堤壩附近反復攻防拉鋸,嚴重破壞 堤防結構,已成不爭事實。 親歷者鄭廉在《豫變紀略》中 直言:「賊非決河者,明守將決之 也」,並批評明朝官方推卸責任。 但亦有學者認為其立場需辨析。 李自成或農民軍主動掘堤的可 能性雖被明清正史強調,但結合當 時極端惡劣的圍城環境、黃河自身 險情以及守軍可能的應對措施,更 大的可能是:在慘烈攻防中,脆弱 的大堤經人為破壞(雙方皆難辭其 咎)疊加自然洪峰,最終釀成這場 無法挽回的浩劫。李自成或許並非 唯一元兇,卻因政治立場成為史書 中最顯眼的「背鍋俠」。 這座北宋故都元氣大傷,直到 清朝才在淤泥下重建,「城摞城」奇 觀成為這場災難的沉默見證。2014 年,考古人員在開封老城地下數米 處發掘出明周王府遺址,淤泥中散 落的瓷器、錢幣無聲訴說著那個秋 天的慘烈瞬間。 李自成挖開黃河淹沒開封 數十萬人罹難 漢代的飲食文化是早期中 國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1972 年長沙馬王堆遺址的發掘則為 此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遺址中細緻的防腐處理 和特殊的厭氧沼澤環境埋葬 方式,使得棺槨中的屍體和 大量出土的容器得以近乎完 整的保留,也使得食物遺骸和詳細 記錄宴饗的竹簡「遣冊」得以重見 天日。例如,在軑侯夫人辛追的食 道、胃部、腸道當中就發現了總共 138顆半的棕黃色甜瓜種子,意味 著她在去世前不久食用了甜瓜。 此外,人們也發現了其他水果 種類,如橙、柿子和菱角。這也展 示出西漢時期已經出現多樣植物栽 培系統。 竹笥,出土時懸掛「熬雉笥」木 牌,記憶體雉、雞及豬、羊、狗、 鹿骨。 考古學家在漢代海昏侯墓中也 發現了大量果品類種子,例如甜瓜 和梅。「事死如事生」,這些水果作 為隨葬品,供逝者在理想的彼岸世 界享用。海昏侯墓還出土了大量梅 的果核。考慮到漢代時期梅子類水 果的稀有性,這種水果可能為皇室 貴族專享。 漢朝的統治者擁有第一批通過 國際貿易獲取稀有外來水果品種的 特權。 換言之,能夠大量消費水果也 是財富和地位的象徵。《上林賦》則 記載了西漢都城長安禦園上林苑內 種植的桃、杏、李、郁李等水果。 由於漢賦的主要題材是宮廷生 活,描述了皇帝與其賓客參與的各 種政治活動,這一點從賦詩名稱中 「天子」和「都」、「京」不難發現。 關於食器,馬王堆一號墓中 出土了包括四十八個竹笥和五十 一件各式容器的隨葬品,其中大多 數含有食物。所有這些食物遺跡都 已被辨認出:穀物:水稻、小麥、 大麥、糯小米、黍、粟、大豆、赤 豆;種子:大麻、錦葵、芥菜;水 果:梨、棗、梅、楊梅;根類: 薑、蓮藕;動物肉類:野兔、狗、 豬、梅花鹿、黃牛、綿羊;禽肉: 野鵝、鴛鴦、鴨、竹雞、家雞、環 頸雉、鶴、鴿子、斑鳩、貓頭鷹、 喜鵲、麻雀;魚類:鯉魚、鯽魚、 鯛魚;調料:桂皮、花椒、辛夷、 高良薑。 除了食物遺骸之外,馬王堆出 土的312支相關竹簡也幫助人們揭 開漢代飲食文化的神秘面紗。竹簡 記錄了漢代的烹飪技藝與風味搭 配,包含調料和烹飪方法,如鹽、 糖、蜜、醬、敊(豉)和醢(肉醬), 烹飪方法包括炙、熬、煎、蒸、 濯、醃、濡和癐(膾),一應俱全, 顯現出漢代烹飪藝術的精湛繁複。 竹簡也記載了一些在出土遺骸中未 發現的食材,如竹筍、芋頭和野生 薑,還有鵪鶉、雁和各類鳥蛋,漢 代食譜多樣且豐富。 竹簡中提到一類特別的菜 肴——各類「羹」,通常由多種食材 混合製成,是漢代最常見的菜肴之 一。「羹」富含肉類和蔬菜,也為祭 祀所用。 帝王的祭祀活動與皇權正統觀 念密不可分,羹因此獲得了超越口 腹之欲的社會意義。羹類食物分成 羹和大羹兩種,雖然羹通常由混合 配料製成,但大羹並不是。漢代的 儒家學者們都一致認為大羹無論作 為祭品還是賓客菜肴,都應保持其 原汁原味,不加佐料和調味品,以 彰顯其簡樸。 王充也曾提到,「大羹必有淡 味,至室必有瑕穢」。 西漢已出現多樣植物栽培系統 ■中國歷代名畫選—— 作者:姜松 作品:江山春韻 西葫蘆口蘑炒雞蛋 精選食譜 史大微鑒 玲瓏蜻蜓 飲期 史實探索 文化視窗 古代軼聞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