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 中國時事雜誌 19.06.2025 星期四 在「尼泊爾風」、「印度風」等 宗教風格濃厚的空間內,頌缽師 通常打扮得「仙氣飄飄」,而前來 尋求療癒的客戶圍作一圈躺在 地毯上,裏面不乏失眠已久的白 領,像渴求甘露一般渴求缽音能 讓他們睡個好覺,做個好夢。 追溯頌缽的歷史,往返中國 與尼泊爾買賣「老缽」的傑克介紹 稱,頌缽主要源自尼泊爾,一直 以來被居民用作吃飯的碗,當地 僧侶也會作為儀式樂器使用。 直到上世紀60年代,歐美國 家湧現了嬉皮士運動的文化潮 流,在此浪潮中,諸多南亞地區 的神秘民俗被踏上尋求精神歸宿 的歐美年輕人「重新發現」,頌缽 也是在此時成為療癒文化的代表 符號。 那麼,一個在南亞地區被用 作食器的缽,為何能具有音療師 們口中種種神奇的功效呢? 最有說服力的說法是於實體 層面,缽音與缽體振動的妙用, 「頌缽發出的是低頻音率,能夠改 變人的腦波狀態,從而讓腦子中 很活躍的Beta波降低到易於入睡 的Alpha波、Theta波」。 另一種最常被提及的便是缽 體振動作用於人體的功效。療癒 師們在宣傳中強調,人體含有 70%的水分,頌缽振動能夠與人 體水分子共振,從而達到疏通 堵塞的良好效果。在頌缽療癒現 場,不少是患有便秘、痛經等具 體病症的客戶,療癒師將頌缽放 在相應部位進行敲打,客戶的症 狀似有緩解。 這兩項效果,在醫學期刊中 有所驗證。江西中醫藥大學專家 在2020年發表的論文《頌缽在音樂 治療中的理論基礎及研究進展》中 稱,「頌缽在失眠、痛症、抑鬱等 優勢病種的治療上有著廣闊的應 用前景」。2023年,來自江蘇省中 醫院的研究者亦提出,「頌缽音療 結合陰瑜伽可以改善睡眠質量, 減輕機體炎症狀態。」 沒有實質的行業壁壘和行業 標準,讓頌缽療癒領域特別容易 進入也難以分辨好壞,想要佔下 山頭的各類「流派」正在趁混沌爭 搶山頭。 2016年確診抑鬱症的療癒師 「熊貓」自述,近三年來通過摸索 音療,他已經將自己治癒了,但 他認為:「行業內90%的人都不 合格,他們連基本的常識都不具 備,背後的邏輯是混亂的。」 同行間互相認為「不專業、不 正宗」在頌缽療癒領域尤其常見。 畢竟,頌缽成為療癒用品時間尚 短,難談成熟體系,也沒有甚實 質門檻,許多近似理論都被「拿來 主義」,呈現出大雜燴的局面。 也正因如此,對頌缽療癒的 闡釋就產生了話語權的激烈爭奪。 每個音療師寫在社交媒體上 的頭銜,絕不會少於五行。這些 以「協會」、「弟子」、「專業」等字 眼填充的介紹,為音療師本人 砌高格調,塑起金身。但是,被 問及其體系源流時,卻鮮有療癒 師能應答如流。其中,尼泊爾大 師、音樂學、心理學、中醫五 行、佛教、冥想等理論碎片式的 鑲嵌於一隻音缽。 缽音安撫焦躁心靈 失眠者如獲至寶 「拿來主義」 鋪天蓋地 療癒師素質參差不齊 ■頌缽發出的低頻音率能讓人放 鬆。 網上圖片 目前,療癒經濟行業亂象頻 發,虛假宣傳、隱私洩露等問題屢 見不鮮。比如有些療癒機構收費上 萬後卻失聯,這讓消費者對療癒經 濟產生了信任危機。 在都市快節奏運轉與高強度壓 力的雙重夾擊下,「療癒」正在成為 一門大生意。然而,快速擴張的療 癒產業也面臨諸多質疑。行業缺乏 統一標準,部分項目收費高昂但效 果存疑,甚至被批評為「收割焦慮」。 在旅行平台上搜索「頌缽療 癒」,可以看到長三角地區不少酒 店、民宿都提供這類服務,有的名 字裏直接帶「療癒」二字,一晚上的 住宿費用一兩千元。其中一家高端 酒店甚至推出三天兩晚的「沉浸精心 療癒短假」,收費1.19萬起/人。 白領莎拉聽朋友說起過,上海 也有一家主打「療癒Staycation(本地 度假)」的酒店,包含「療癒減壓工 坊」課程的住宿費,哪怕工作日,一 晚都在2000元左右。但在陸家嘴的 一間頌缽工作室,一次頌缽課單人 收費才100元左右。幾家位於南京 西路、靜安寺、徐家匯的頌缽工作 室,價格都只是在100元至300元之 間。 除此之外,亦有頌缽療癒機構 暗示高達數萬的深度療癒課程可以 治療抑鬱症、癌症等在成熟學科無 法解決的病症。社會學碩士出身的 療癒師Tiki認為,這些缺乏科學背 書的宣傳已屬於騙局,「頌缽雖然 對身心有益,但並非藥物,無非替 代藥物治療,這種騙局可能會給絕 症病人帶來很大傷害」。Tiki憂慮的 是,在病急亂投醫時,不少人會試 圖以簡單的療癒替代心理諮詢、吃 藥等正規治療手段,這則為搭載在 頌缽之上的各類「生意」創造了可觀 的利潤空間,使投機者更為狂熱。 監管部門對「偽療癒」的認定常 處於模糊地帶,往往需待欺詐事件 曝光後才介入處置。與此同時,消 費者的心理健康知識匱乏,難以甄 別服務真偽,更易陷入「價高即有 效」的認知陷阱。這種供需兩端的失 衡,使得療癒經濟在滿足部分需求 的同時,也製造了新的焦慮源。 上海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 研究員張結海提出,年輕群體願為 情緒價值、個人需求買單的同時, 也越發注重消費產品和服務的質 量。要更好地抓住目標客群,必須 在產品設計和服務規範上下功夫, 不能單憑經驗做事,更不能虛假宣 傳。「從產業發展角度來看,中國療 癒經濟要走的路還很長。」 作為從業者,夏天和泰洋也希 望行業進一步走向規範。在他們看 來,網絡有很多刻意把頌缽療癒和 高價捆綁的說法,還有人大肆造概 念、過度包裝,「這些亂相會影響 行業的風評,也是我們不希望看到 的。」 隨著全球療癒經濟的迅速崛 起,一個巨大的市場潛力正在被挖 掘。 在當下這個快節奏的社會裏, 焦慮、失眠、壓力這些問題就像陰 霾一樣,籠罩著許多人的生活,成 了「全民健康痛點」。據世界衛生組 織統計,全球有超過10億人患有精 神障礙,在中國,失眠發生率高達 38%,有三億人都存在睡眠障礙。 與此同時,全球療癒經濟正以每年 10%的速度迅猛增長,預計到2025 年,市場規模將突破7萬億美元。 焦慮,似乎已經悄然成為繼高 血壓、糖尿病、高血脂之後的「第四 大慢性病」。而在這背後,療癒需求 正催生出一個萬億級的市場。 據《中國城鎮居民心理健康白皮 書》,中國城鎮居民中,73.6%處於 心理亞健康狀態,16.1%存在不同 程度的心理問題。據《中國城市青年 群體健康觀念調查報告》,在年輕人 群體裏,41.95%患有輕度抑鬱。這 些數據就像一面鏡子,清晰地反映 出當下人們心理問題的嚴峻性。 「情緒付費」模式也悄然興起, 從電子木魚、冥想APP,到寵物陪 伴、芳香療法,消費者越來越願意 為「情緒滿足」買單。這說明,情緒 價值已經從一種心理需求,逐漸轉 變為消費剛需。 當90後女孩用基因檢測報告定 制水晶手鏈,當化療患者戴著梵古 投影頭盔對抗疼痛,我們似乎看到 了療癒經濟的本質:醫療解決的是 生存問題,而療癒回答的是為何生 存。那些將心電圖轉化為詩歌、把 藥丸裝入月光寶盒的企業,正在贏 得未來。因為人類終將意識到,「治 癒是技術的,而療癒是藝術的」。 行業亂象頻發 虛假宣傳屢見不鮮 聽人「敲碗」一小時,每次 花上百餘元,你願意嗎?在上 海陸家嘴金融城,不少人已開 始嘗試。被敲的「碗」,其實 是缽,這樣的體驗被稱為「頌 缽」。當木質摩擦棒敲響缽體, 耳畔傳來悠長的嗡鳴聲,體驗 者緊繃的神經放鬆下來,甚至 進入睡眠狀態。 ▍本報訊 ▍ 在「花錢聽人敲碗」的消費行為背 後,顯然有值得玩味的地方。 在相當一部分人看來,這是借助缽 音進行自我療癒的一種方式。 療癒市場已是一片藍海。當 下,全球療癒經濟正以每年10%的 速度增長,2025年療癒經濟的市場 規模將達到7萬億美元。其中,「頌 缽療癒」的關注度越來越高。 工作日晚7時15分,匆匆解決完 晚飯,小薇離開辦公室,從陸家嘴 的一棟寫字樓走向另一棟。15分鐘 之後,頌缽課就要開始了。 小薇是「90後」,目前供職於一 家外資銀行。在外人看來,她學歷 高,有海外留學背景,工作體面, 還經營著一份不錯的副業,似乎「一 切都挺好」。但只有她自己知道,行 業競爭激烈,職場風雲變幻,做「陸 家嘴都市麗人」,沒那麼容易。 7年前,她剛換了新的工作環 境,精神壓力陡增,體檢指標也不 太好。為了自救,她開始規律運 動、調整作息,也嘗試學習心理 學,體驗冥想等精神療癒方式。某 天,她聽同事說起,公司組織了午 間頌缽體驗課,便抱著試試看的心 態去了一次。 走進房間,能聞到香薰蠟燭燃 燒的氣味,燭火搖曳,發出暖色的 光。「躺在墊子上,缽聲響起,身體 像被輕柔的水流包裹住,心也靜了 下來,最後直接睡著了。」小薇說。 工作之後才知道,高質量的睡 眠有多麼珍貴。中國睡眠研究會 調查顯示,中國失眠發生率超過 38%,超過3億人存在睡眠障礙;超 過40%的成年人每天受到焦慮困擾。 學員在課上睡著,甚至打鼾, 頌缽老師泰洋早已見怪不怪。「來 工作室體驗最多的,是30多歲的青 年。晚上上課時,他們已經歷了一 天忙碌的工作,能安心睡一會兒, 反倒是好事。」 委內瑞拉籍的泰洋一年前和女 朋友夏天一起來到上海,隨後在陸 家嘴寫字樓裏開了工作室,他教頌 缽,夏天教瑜伽。兩人選擇上海, 是覺得這裏聚集著來自五湖四海的 人,多元文化融合,熱愛運動、注 重健康生活方式的人特別多。 選擇陸家嘴,則有更實在的理 由。「我們考察了浦西幾個白領集中 的商圈,發現一平方公里內就有好 幾家工作室。相對來說,陸家嘴目 標客群也多,市場尚未飽和。」夏天 表示。 莎拉就很符合工作室目標客群 的人物畫像。她30歲出頭,職業是 律師,平時有運動習慣。主要執業 領域是證券資本市場的律師莎拉, 一周要在工作室出現至少三次,有 時中午來,有時下班後來,「不只是 為了鍛煉身體,更多還是追求內心 的平靜。」對她而言,在辦公場合要 維持形象,但在這裏,放空、打鼾 都沒關係。 拓展社交場合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律師的時 間是「金貴」的,但莎拉在上完頌缽 課後,都不會急著離開。「待在這裏 和大家聊聊天,也是一種放鬆。」 告別校園、進入社會之後,要 找到氣場相合、氣味相投的小夥伴 並不簡單。沒有「營養」的社交,反 倒像是「自我荼毒」。佳佳對此深信 不疑。和莎拉一樣,驅使她一次次 走進頌缽工作室的原因,除了放鬆 身心,還有對場域和群體的認可。 「平時同事之間的聊天內容,大 多圍繞著房子、車子、票子,要不 就是孩子教育升學之類的話題。我 不感興趣。」佳佳說,反倒是在工作 室接觸到的人,聊的話題更貼近精 神追求,比如最近又去了哪條徒步 路線,看到了甚麼樣的風景;又或 是讀到了哪本書很受啟發,接下來 要看甚麼演出等。 就連相對「俗氣」的購物話題, 也是清新版本——說起新入手的衣 物,重點不是牌子,而是哪個款式 的面料更舒適、更適合運動穿。沒 有炫耀和偽裝,只有真誠的分享, 這同樣令佳佳感到放鬆。 儘管捨得為自己花錢,「都市麗 人」們也不是亂花錢。經歷過健身房 「跑路」導致幾千元損失的佳佳,對 於百元一次的頌缽課價格比較滿意。 小薇的療癒消費不少,除了頌 缽課,還買過香薰精油助眠、辦過 冥想APP(軟件)的會員,參加過幾 次正念工作坊。「我覺得這些投入是 必要的,就像給精神做『保養』。只 要效果明顯,我會繼續嘗試,但更 傾向選擇性價比高、能長期堅持的 形式。」 從情緒撫慰到「必要消費」療癒經濟崛起 ■在相當一部分人看來,「花錢聽人敲碗」是借助缽音進行自我療癒的一種方式。 網上圖片 ■行業缺乏統一標準,頌缽療癒機 構水平參差不齊。 網上圖片 職場人士下班後愛上頌缽 花錢聽人「敲碗」去除焦慮放鬆身心 體驗頌缽對身體素質 的門檻低,只需要體驗者躺 平就可以了,結束後,也不 會像劇烈運動過後那樣大汗 淋漓、氣喘吁吁,絲毫不影 響接下來的行程。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