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 香港時事雜誌 30 據統計處資料,截至去年底, 香港人口的臨時數字達753萬 人,其中20歲至49歲群組佔39%,50 歲至69歲佔31%,70歲及以上的長 者佔15%。香港亦是全球最長壽地 區,女性平均壽命達87.9歲,男性為 82.5歲,預期未來20年將踏入人口老 化高峰期,更多家庭會出現年長成 員。非牟利團體「上有高堂」聯合創 辦人Solomon稱,建立緊密的「子親 關係」,能幫助成年子女與父母共同 應對晚年健康及生活所需。 社福機構開班反應佳 「上有高堂」是香港首個推動「子 親關係」的機構,Solomon稱,「子親 關係」是「親子關係」的延伸,昔日父 母陪伴及引領年幼子女成長,參加 親子活動,成為不可磨滅的印記; 時至今日父母年事漸長,成年子女 可以倒過來陪伴父母步向晚年的未 知歷程,意義深遠。過去9年,該 機構舉辦40多項相關活動,包括虛 擬實境(VR)體驗及健體班,希望幫 助長者體驗新事物、成功認識新朋 友,並建立新的生活習慣。 Solomon坦言,「子親」仍屬新概 念,較難找到合作機構,但參加者 反應熱烈,有的希望趁父母健康時 作伴,重溫「小手拖大手」的感覺, 父母則珍惜子女抽空同行作伴。他 曾在數年前進行調查,發現旅遊是 較普遍的「子親」活動,雖然過程中 可能因彼此意願不同出現爭拗,但 最終子女仍希望未來再跟父母旅遊。 港人普遍長壽,家庭福利會高 級經理張詠珊亦指,香港的長者服 務偏重醫療及照顧需要,子女與長 者共同旅遊與參加活動,有助建立 緊密的「子親關係」,亦可認識父母 的生活習慣,有助未來照顧需要。 旅行社導遊Kan指,近年成年 子女陪同父母外遊漸成趨勢,有未 婚子女跟父母兩代同行,亦有已婚 子女帶同孩子及父母三代同遊,當 中有人選擇自駕遊或自由行,唯籌 劃需時,且若行程過於緊密,既不 適合長者和行動不便者,年幼孩子 也較吃力。他稱,參加旅行團省卻 自行安排,行程有長有短,豐儉由 人,而且舉家外遊具儀式感,有令 人期待的感覺。 行程模式安排更適合長者 Kan稱,上月有中年孝順女跟60 歲母親參加南美洲長線旅行團,20 多日內暢遊巴西、阿根廷及秘魯等4 個國家及著名景點伊瓜蘇大瀑布, 團費合共近30萬元。他引述孝順女 指,知悉母親一直希望到訪南美 洲,眼見母親已經「上岸」,趁其仍 然健壯,申請全年大假 「報團」,圓母親心願。 旅行社東主陳先生 亦指,除了一般旅行 團,亦有市民帶同父母 或祖孫三代參加郵輪 遊,以短程日本沖繩及 越南較熱門。他稱,郵 輪遊好處是船上有不同 設施,「泳池及兒童遊 樂場可讓小童『放電』, 長老可隨時回房間小 睡,晚上一起用餐及看 表演。」他指,市民跟父 母去旅行已成習慣,有 人由未婚時三人行,到 婚後兩代共四人出行, 再到三代同行,選擇的 旅遊地點及方式亦隨父 母年齡增長而改變,「郵輪 平穩航行,較適合長者。」 旅行社東瀛遊近年亦舉辦多個 「子親」旅行團,該旅行社的執行董 事禤國全指,港人大多孝順父母, 一直有兩代旅遊的客戶,人口老化 亦讓市民珍惜與父母的相處時光, 疫情後推出以「帶父母去旅行」為主 題的旅行團。他指,該類旅行團行 程不會太緊密,亦增加休息時段, 若計及三代同遊的參加者,現時約 佔整體生意額不足15%,預期隨人 口老化加劇,可望增加至20%。 禤建議,子女選擇行程前多諮 詢父母意見,因應父母的年齡、性 格、健康狀況及飲食口味議定旅遊 地點,「希望在數天至一星期的旅程 中,大家可以好好相處,留下美好 回憶。」 學者倡配備隨團醫護作賣點 經濟學者李兆波指,「子女一 生人陪父母去一次旅行不容易,背 後有很大商機。」他稱,港人工作繁 忙,籌備外遊既要遷就假期,又要 配合父母時間,更重要是趁父母健 康時出行,配合各種條 件並不容易,機會難逢 下,相信港人更願意花 費。 智庫經濟研究總監 徐家健提到,「子親」旅 行團需特別關注長者 健康問題,除出發前提 醒長者帶備足夠藥物, 建議旅行社配備隨團專 業醫護人員,每日定時 為長者進行量血壓等檢 查,導遊亦要熟悉當地 醫療情況,一旦長者發 病可以安排前去適合的 醫院就診,可以增加市 民的信心,亦可成為旅 行團的賣點。 「子親」關係仍屬新概 念,李兆波稱,暫時所見「子親」旅 遊團因有利可圖,有旅行社願意主 辦,而其他活動仍有待推廣開發, 但長遠看好「子親」活動帶來的經濟 效益,預期是香港經濟的新藍海。 Solomon認同,「子親」概念仍 需繼續推廣,相信隨港人意識提 高,商界留意到有經濟潛力,便會 介入開發商品,形成間接推動概念 的助力。他喜見相關旅行團漸成風 氣,亦希望其他「子親」活動能夠普 及,讓更多市民珍惜與父母相處的 時光。 ■香港人口老化,有社福機構提倡成年子女陪伴年長父母參加「子親活動」。 玩泰拳學瑜伽「長老」子親活動新體驗 不少機構曾舉辦「子親」活動,希 望為一眾半生忙於工作及照顧家庭的 「長老」與「高堂」帶來新體驗。 結識新朋友 建立新生活 非牟利團體「上有高堂」聯合創辦 人Solomon表示,舉辦「子親」活動的 主要目的是讓父母嘗試新體驗,藉此 鼓勵父母結識新朋友,甚至建立新生 活。活動除了傳統的品茶、烹飪及包 糭班外,亦有保齡球、泰拳、健身等 一次性體驗。他指,有長者在體驗後 自行參與健體班,令人鼓舞,不過亦 有長者反映,自行在家泡茶喝便已足 夠,不太習慣品茶的形式。 So l omon與該團體另一創辦人 Steve是大學同學,相交多年。年前, 他們各自帶同父親參加「子親」活動, 兩位「爸爸」因而結識,其後更因有下 棋的共同興趣,繼續私下相約,圓遂 其為長者建立新生活的初衷。 家福會亦有舉辦「子親」瑜伽班及 陶瓷體驗活動,其高級經理張詠珊 指,曾有中年女兒希望與母親參加較 「潮」的活動,報名「子親」瑜伽班,並 指過去是母親帶她去上課學習,如今 能母女同堂學習,是非常難得的體 驗。該「潮媽」首次接觸瑜伽後產生興 趣,打算日後繼續練習瑜伽。 另一對參加陶瓷體驗班的母女亦 留下難忘回憶,張指,導師安排母女 各自為對方製作一件陶瓷作品,女兒 繪製了昔日與母親同遊時見過的風景 作為圖案,母親收到該禮物時喜出望 外,憶起旅行的回憶;沒想到小小的 陶瓷,成了蘊含愛意的窩心小禮物。 ■香港家 庭福利會 曾舉辦「子 親」瑜伽體 驗活動, 有母女一 起參加。 家福會提 供 ■非牟利團體「上有高堂」曾舉辦「子 親」保齡球體驗活動。「上有高堂」提供 ■近年子女帶父母外遊漸成趨勢, 有旅行社推出「子親旅行團」。 香港人口急速老化,近年有社福機構提倡成年子女與 年長父母結伴旅遊或一起參加活動,建立由子女陪伴父母 變老的「子親關係」。「子親」雖屬新概念,但有旅行社 早著先機,推出在行程上兼顧長者需要的「子親」旅行 團,甚受歡迎,旅遊業更估計有關旅行團未來將成主流, 社福機構舉辦的健體及瑜伽班亦反應良好。有經濟學者 指,港人家庭觀念強及願意花費,盼藉兩代同行,甚至祖 孫三代同遊,留下珍貴回憶,長遠看好「子親」活動衍生 的效益,並預測是經濟新藍海。 記者關英傑 ■有市民指,昔日父母帶自己參加親子活動,現時希望跟父母旅遊留下 回憶。 建立緊密的「子親關係」,能幫助成年子女 與父母共同應對晚年健康及生活所需。 Solomon 「上有高堂」聯合創辦人 ■「上有高堂」聯合創 辦人Solomon希望透過 「子親活動」,讓長輩建 立新生活。 「上有高堂」提供 24.04.2025 星期四 相關旅團受歡迎 孝順女花 萬元帶母親遊南美 ﹁子親﹂經濟崛起 旅業看好兩三代同遊效益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