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_04_2025星島日報(歐洲版)

北海貝雕脫胎於明清時期的螺鈿 藝術,是國家級非遺代表性 項目。細看貝雕作品,有的貝殼被 磨得薄如蟬翼,小如米粒,細如發 絲,亮如珍珠,工藝之精細令人歎 為觀止。 「這種小珍珠螺用來做葡萄,顏 色很相近。這種叫青螺,可以用來 做樹葉⋯⋯」從業數十載的北海貝雕 代表性傳承人林日光對貝殼如數家 珍,他介紹,北海貝雕工藝流程複 雜,歷經設計圖樣、選料、雕刻、 磨型、粘貼等十餘道工序,常用的 貝雕原料有白蝶貝、黑蝶貝、夜光 螺、白口螺等二十多種。 林日光說,設計圖是平面的, 工藝師要在貝殼有限的厚度裏進行 複雜的雕刻,在製作過程中讓貝雕 作品變得立體、有層次感,這就要 求工藝師,不但要有高超的技藝, 還要有深厚的美術功底和空間想像 力。在林日光看來,製作貝雕沒有 甚麼絕招,必須精雕細琢,很考驗 人的耐心、細心。 與貝雕相伴半個世紀,林日光 經歷了北海貝雕行業的起伏。197080年代,北海貝雕輝煌一時,各類 工藝品遠銷歐美。1990年代,北海 貝雕逐漸走下坡路,面臨消失窘境。 進入二十一世紀,在各方共同 努力下,貝雕工作室如雨後春筍般 湧現,北海貝雕煥發出蓬勃生機。 北海貝雕技藝不斷創新,貝雕融入 時尚元素,既有貝雕畫、屏風、擺 件等藝術品,也有文具、台燈、首 飾盒等實用品。 「如今,人們環保意識增強, 審美提高,我們拋棄了過去的貝雕 著色工藝,利用貝殼、海螺天然色 澤、紋理形狀製作的貝雕工藝品受 到市場青睞。」林日光說。 年過古稀的林日光仍然堅守在 貝雕行業,不吝將手藝傳給年輕一 代,並不斷研發新產品。「我們不 斷拓寬貝雕的用途,讓更多人喜歡 它,使用它,讓這門技藝傳下去。」 烏雲花和老伴古日巴斯爾並排 坐在沙發上,用極具控制力的技 巧,演唱了一段音色優美的古如 歌。兩位都是古如歌非遺代表性項 目傳承人。她驕傲地表示,唱起古 如歌,整天都不會有煩惱。 「最早學唱古如歌時,老一輩 演唱者告訴我們,音量不能高,高 了容易『劈』。」79歲的烏雲花介紹, 古如歌屬於無伴奏合唱,合唱中最 難的是「在音量低的情況下,還要 保證穿透力。」烏雲花口中的古如 歌,全稱為「鄂爾多斯古如歌」,至 今已流傳千年。2008年,古如歌入 選第二批國家級非遺名錄。 讓兩位老人頗為自豪的是,從 1979年至今,他們通過磁帶、光 碟、U盤等「搶救」了上百首原生態 古如歌。「都錄了音,還出了一本古 如歌演唱方面的書。」 「杭錦旗至少有2萬人喜歡上了 古如歌。」古日巴斯爾告訴記者,古 如歌的魅力,在近幾年愈發明顯。 2016年以來,杭錦旗古如歌藝術團 不僅在香港成功演出,還在蒙古 國、保加利亞進行了演出。杭錦旗 古如歌藝術團榮獲了第九屆世界民 俗錦標賽金獎。「我們兩人都去蒙古 國演出過,現場觀眾太熱情了,他 們不住地吶喊尖叫。」古日巴斯爾談 起這些,聲音不自覺地高了起來。 鄂爾多斯當地一些古如歌樂隊 也多次受邀參加世界各地的音樂 節。許多國際音樂博主和文化愛好 者分享鄂爾多斯古如歌表演視頻, 並配文點讚。 「現在唱古如歌的人,年齡最 小的僅8歲。」兩位老人透露,古如 歌也開始在杭錦旗校園中傳唱,一 些音樂學院的學生還來找他們學 習。對此,二人非常開心。 古日巴斯爾最近一次登台是在 3月18日晚間鄂爾多斯大劇院,參 演歌舞劇《古如歌》。他興奮地表 示,古如歌正迎來現代重生。「登上 舞台的一瞬間,似乎一下子年輕了 好多歲」。古日巴斯爾說,古如歌 悠揚的歌聲伴隨小天鵝舞蹈形成的 美妙場景,為他帶來了滿足。為了 古如歌,他和老伴烏雲花打算繼續 登台演下去。 步入廣西北海貝雕博物館,鄉村風貌、百鳥歸朝、北京奧運 會、「一帶一路」等主題的貝雕作品令人目不暇接。貝雕紋理間蘊含 著海洋之韻,也訴說著時代變遷。 被譽為「潮汕毒藥」的潮汕地 區傳統美食——潮汕生醃海鮮, 以其獨特的風味和精湛的製作工 藝,贏得海內外食客的青睞。潮 汕生醃之所以稱「毒藥」,是因其 獨特風味和口感讓人吃後很上 頭,猶如中毒一般。 「我要一份生醃蝦姑 ( 皮皮 蝦)。」「老闆,兩份生醃蝦和一 份生醃三目蠐。」「來一份生醃膏 蟹。」⋯⋯汕頭共和路「涼蔡潮汕 生醃店」店主蔡詩敏忙得不可開 交。類似對話每日都在潮汕街頭 巷尾的生醃店上演。 資料顯示,潮汕生醃海鮮歷 史悠久,清乾隆年間,《潮州府 志》已記錄潮汕當地人以海產為 主食,特別推崇生蠔、生蝦等美 味。潮汕地處廣東東部海濱,以 前潮汕人靠出海捕魚為生,縱然 捕撈到珍稀漁產,囿於現實條 件,只能用粗鹽醃製,以最大程 度保留食物「新鮮」。這一海上漂 泊歷練出的「海鮮製作手藝」傳承 至今。 經營生醃店已有八年的蔡詩 敏介紹說,潮汕生醃的主要原料 是特定的海產品,如螃蟹、花 螺、皮皮蝦、血蛤、龍蝦和特製 的醬料。生醃醬料大部分店家都 使用蒜末、薑末、辣椒、芫荽、 金不換、魚露、醬油、芝麻油、 鹽、白糖、辣椒油、陳醋等十幾 種材料製作。 如今潮汕生醃不僅融入當地 飲食習慣中,這兩年還火爆全 網,蔡詩敏表示,不少食客專程 從2000多公里外趕到他店裏嘗地 道的生醃。 ⵍ嶯鬔겲陽靿兎♣首ꈶ ■二老在介紹古如歌。 中新社 ■用皮皮蝦和蝦搭配製作的潮汕 生醃。 中新社 ■遊客在廣西北海貝雕博物館拍攝貝雕作品《日月門神》。 中新社 ■運動員向米文良反饋雪板的使 用感受。 ■米文良正將蠟倒在雪板上,準備打 蠟。 ■米文良在賽場技術區仔細為雪板拋光。 ■米文良正在工作間為運動員清 理雪板。 ■米文良在工作間為運動員的雪 板刷蠟。 ■米文良在工作間為運動員的雪板 熨蠟。 ■運動員使用米文良維 護過的雪板訓練。 ■在單板滑雪障礙追逐訓練前,米文良(右)和同事帶著簡易工作台前往賽場技術區。 本組圖片來自新華社 B4 玘䈤觧骯 副刊 愲寺气ꐾ儱 「嬛跪」 뀹⽱棚杆⺛䠌㠻 䕞蠘ⸯ⯒┿汔մⶨ䌑꼰䔾⺜㠂娬 「熏㏎」 古老螺鈿技藝 令人歎為觀止 多年鑽研實踐維護雪板 䖦饨낗뉓 ▍本報訊 ▍ ▍本報訊 ▍ 米文良2015年從零開始學習雪板維護,多年的鑽研和實踐 使他成為一名技藝精湛的打蠟師。他曾在2022年北京冬殘奧會 期間為中國隊提供服務。如今,正值全國殘特奧會單板滑雪比 賽期間,米文良忙碌在賽場。「雪板打蠟是個技術活,蠟打得好 不好直接影響運動員的比賽成績。若打蠟不合理,雪板會吸附 雪道中更多的污垢,導致阻力增大、滑行能力降低。」他根據選 手需要和天氣、雪質制定打蠟方案,同時為參賽選手提供雪板 清理、修刃等維護保養服務。為此,每場比賽前兩三個小時, 他就要前往賽場做好準備。 04-06.04.2025星期五、六、日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