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 21.10.2024 星期一 港聞 博覽會在深圳深鐵鉑爾曼酒店舉行,獲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作為支 持機構,廣東省教育廳及深圳市教育局作 指導單位。19日早博覽會甫開始,近2000 名已報名的內地師生及家長便陸續到達會 場,場面非常熱鬧,並由星島教育全新 內地頻道「星探講升學」進行網上直播,超 過兩萬人通過網絡平台參與盛會,與各院 校高層互動。此外,星島教育亦派出研究 員,向內地家長及師生講解各院校的升學 資訊。 出席博覽會的學生和家長來自不同省 份,除深圳、廣州、東莞、中山等大灣區 城市外,亦有來自北京、上海、浙江、四 川等地,希望藉此機會了解香港各高等院 校的特色、課程及收生要求、報名方法等。 12間參與博覽會的院校,除了8間資助 大學外,還包括都會大學、恒生大學、東 華學院及香港珠海學院,各院校高層就香 港留學實況、畢業前景、香港高等院校的 熱門課程及趨勢、科研發展等範疇作專題 演講(見附表),讓內地生及家長了解香港 高等教育特色。 博覽會開幕禮由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長 王汝津、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副局 長施俊輝、星島新聞集團副主席郭曉亭及 行政總裁兼社長蔡晋博士主持,其他嘉賓 包括各高等院校嘉賓,以及內地中學、教 育機構的校長、管理層等。 郭曉亭表示,《施政報告》提出「打造國 際高端人才聚集地」,要在全球推廣「留學 香港」品牌,相信可吸引更多優秀學子到港 升學,為本次活動圓滿舉行奠定了基礎。 蔡晋博士表示,香港高等院校擁有全球化 視野、多元文化環境以及與國際接軌的教 育體系和豐富的教學資源,期望博覽會能 幫助內地家長及學生深入了解香港高等教 育和未來學科發展趨勢,及早部署未來的 學業發展。 施俊輝表示,香港建基於「一國兩 制」,有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的優勢,而8 間獲政府資助的院校中,當中5間更躋身世 界百強大學,是世界頂尖大學最集中的城 市,「香港的院校高度國際化及多元化, 匯聚各地學者和同學,加上崇高的研究實 力,使其教育質量一直在多個國際排名榜 中名列前茅」。他引述行政長官李家超在 《施政報告》中提出,要向全球推廣「留學香 港」品牌,相信可進一步吸引更多境外學生 到港升學。 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長王汝津表示,深 港兩地的文化相近,一直在教育、科研、 經貿等範疇交流緊密,相信星島新聞集團 在深圳舉辦博覽會,有助深化兩地高等教 育交流合作。他又表示,香港擁有多間高 水平的一流高等教育學府,深圳教育局未 來將積極支持港人子弟學校,及兩地高等 院校的合作,為兩地培育更多人才。 12둛吿庀㐐舀䩘մ䲀廣汧㳴눦曶 星島首辦「高教博覽會」逾兩千人到場直播觀看人數近兩萬 近年大灣區發展越趨成熟,吸引不少內地學 生到港升學。19日在深圳舉行的首屆「香港高等教 育博覽會」,便吸引近2000名內地家長及師生到場 取經。有出席博覽會的內地高中生認為,香港各 高等院校每年皆為學生提供海外交流機會,有利 開拓國際視野;亦有家長看準香港高等院校以全 英語授課的學習環境,相信畢業生的競爭力比內 地生強。 博覽會除了12場由高等院校高層主講的專題 講座外,各院校亦設有現場諮詢專櫃,解答家長 及師生對到港升學的疑問。不少家長皆把握機會 踴躍查詢,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協理副校長蔡小 強19日亦特別向內地家長,講解港中深的課程特 色及收生要求。 家長:增強競爭力有利就業 就讀廣州暨大港澳子弟學校高二的麥同學, 19日與母親一同參加博覽會。他就讀的學校為香 港中學文憑試(DSE)與考學校,麥同學表示,明 年將應考DSE,因本身擅長理科,有意升讀香港 理工大學或香港科技大學,修讀相關課程。 近年越來越多內地生選擇到港升學,麥同學 認為,香港是國際化城市,各高等院校每年會為 學生提供海外交流機會,有利開拓國際視野,「如 果自己成績達到(大學)要求,都想去讀書」。另一 名參與博覽會的家長黃太,育有一名就讀高三的 兒子,她認為香港學生「英語比內地學生好,眼界 亦比他們闊」,相信兒子若到港升學能增強個人競 爭力,有利就業。 澚徚ꯗ吿嶯㜾☆流塎劋 ⪠㐍气ⲙ䬥㏔갿镅ꓩ 教學不「填鴨」講者分享培育高質素人才理念 首屆「香港高等教育博覽會」12場講 座,19日分上下午舉行,早上先舉行6場專 題講座,其中城巿大學協理副校長(內地策 略)李娟教授表示,城大透過舉行海外交 流、課程改革等培育兼具創新思維和國際 視野的人才,「讓他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她透露,城大計劃增加招收內地生名額, 具體安排目前仍在商議中。 香港珠海學院理工學院院長朱海山教 授表示,香港高等院校的課程強調師生之 間的互動,「學生和老師很多時候會進行小 組討論,不是『匙羹式』餵養知識」,有利提 升學生的主動性和批判性思考能力,為未 來就業打好基礎。 近年政府積極「搶人才」,下午的講座 環節,6間高等院校的高層亦先後分享如何 培育高質素人才。其中,都會大學今年成 為香港首間應用科學大學,都大中國內地 及國際事務總監石雪梅女士表示,大學將 「服務學習」融入應用學位課程及本科課程 中,讓學生掌握行業技能及專業知識,同 時學習關愛社會上的弱勢社群,為社區作 出貢獻。 浸會大學副校長(研究及拓展)呂愛平 教授亦表示,跨學科教學模式是全球高等 院校的課程發展趨勢,有利學生掌握多方 面知識,舉例浸大在電影學系課程中加入 人工智能,讓學生的課業變得「更有趣、更 好玩」之餘,亦讓他們掌握新興科技知識, 回應行業對科技人才的需求。 最後一場壓軸講座,由香港大學協理 副校長(大灣區發展)、中國商業學院院長 劉寧榮教授壓軸,他的講題是「分享香港大 學的優勢和人才培養」。他表示,香港大學 對內地生來說甚具吸引力,原因包括歷史 悠久、學術能力強,國際排名屢在前列位 置等,他透露,內地生入讀該校的範疇很 全面,「競爭最大的,包括機械工程、醫 科、金融等,都是很多人想讀的課程」。 12位院校高層的專題講座精華內容, 10月31日會在《星島日報》詳細專題報道 首屆「香港高等教育博覽會」 專題講座嘉賓及講題 香港大學協理副校長(大灣區發展)、 中國商業學院院長 劉寧榮教授 分享香港大學的優勢和人才培養 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 郭毅可教授 香港高校學科趨勢–從港科大看人工智能與 跨學科優勢 香港理工大學副校長(教學)黃國賢教授 培育未來領袖:香港理工大學簡介 香港城市大學協理副校長(內地策略)李娟教授 香港高等教育:賦能未來–港城大和港城大 (東莞)的經驗 香港浸會大學副校長(研究及拓展) 暨研究院院長 呂愛平教授 突破界限,成就未來:跨學科研究開啟科研 新篇章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協理副校長 蔡小強教授 國際化一流人才培養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的實踐 嶺南大學副校長(研究及創新)及 唐天燊機器學習講座教授 姚新教授 獨樹一幟的學科優勢 香港教育大學協理副校長(學術質素保證) 楊少詩教授 科技教育與未來 香港都會大學中國內地及國際事務總監 石雪梅女士 香港都會大學應用型人才培養 香港恒生大學常務暨學術及 研究副校長及研究生院院長 莫家豪教授 培育具全球視野及人文關懷專才:香港恒生 大學的經驗 東華學院校長 陳慧慈教授 護理課程的需求–東華學院的經驗 香港珠海學院理工學院院長 朱海山教授 香港升學優勢及部署 ■首屆「香港高等教育博覽會」19日圓 滿舉行,博覽會在下午舉行開幕典禮。 左起:朱海山、莫家豪、石雪梅、楊少 詩、呂愛平、李娟、黃國賢、郭曉亭、 王汝津、施俊輝、蔡晋、劉寧榮、郭毅 可、姚新及陳慧慈。 劉駿軒攝 ▍本報記者陳艷玲、盧嘉潁深圳報道 ▍ 特首李家 超 剛 發 表 的 《施政報告》提 出要在全球推 廣「留學香港」 品牌,吸引境 外學生到港留學。星島新聞集團19日 在深圳主辦了首屆「香港高等教育博覽 會」,攜手香港12間高等院校,推介香 港優質教育資源。博覽會以內地高考 生、教師及家長為對象,邀請了香港 12間高等院校的高層主持專題演講、 現場解答「留學香港」問題,博覽會亦 設有專櫃向到場的2000家長介紹院校 特色,配合政府的教育政策。網上直 播平台參與人數超過2萬,十分火爆。 ■由星島新聞集團主辦的首屆「香港高等教育博覽會」19日於深圳舉行,全日共舉行12場 由香港高等院校高層主持的專題講座,吸引近2000名內地家長及師生出席。 香港的院校高度國際化及多元化, 匯聚各地學者和同學,加上崇高的研究 實力,使其教育質量一直在多個國際排 名榜中名列前茅。 教育局副局長 施俊輝 香港擁有多間高水平的一流高等教 育學府,深圳教育局未來將積極支持港 人子弟學校,及兩地高等院校的合作, 為兩地培育更多人才。 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長 王汝津 ■香港大學協理副校長(大灣區發展)、中國 商業學院院長劉寧榮教授,壓軸演講。 ■中大(深圳)協理副校長蔡小強19日到大 學的諮詢專櫃,親自解答內地家長有關升 學及課程的疑問。 蘇正謙攝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